《中国药典》2025版制药用水新规:工艺松绑、标准升级,企业如何接招?

净得瑞 2025.09.26 22:20 36

2025 版《中国药典》把“水”这件小事做成了大文章。

查找制药用水标准 (1).png

看似只是删掉了“注射用水必须蒸馏”七个字,实则牵一发而动全身:工艺路线放开、检验逻辑重写、微生物监控加码、元素杂质上位……一场从“源头”到“龙头”的体系重构已经启动。本文用一张图、四条线、九步棋,帮企业把新规读薄、把落地做厚。

一、从“唯一”到“等价”,工艺松绑的背后逻辑

2020 版:注射用水 = 蒸馏水,工艺锁定,企业没得选。

2025 版:只要你能证明“等价于蒸馏”,蒸馏、膜分离、电去离子甚至混合工艺都能上场。

监管思路切换:从“指定路线”转向“结果导向”,与欧美、WHO 接轨,给绿色低碳、节能降本开绿灯。

但“等价”不是“等闲”——企业须用验证数据回答三个灵魂拷问:

持续去除内毒素 ≥ 3 log;

化学纯度及微生物水平不逊于蒸馏水;

系统全生命周期稳定重现。

谁先完成工艺验证、谁先把数据包递到 CDE,谁就能在新一轮集采产能争夺中卡位。

二、检验项目“三减一加”,风险分级落地

减 1:不挥发物——从批批检改为基于风险评估的“选项”;

减 2:酸碱度、重金属、硝酸盐、氨——若电导率第一步即合格,可跳过;

减 3:亚硝酸盐——注射用水电导率达标即可免检;

加 1:微生物监测——升格到通则,必须建立警戒限/纠偏限,纯化水 ≤50 CFU/mL、注射用水 ≤5 CFU/100 mL。

一句话:让“检”更聚焦风险,让“放”更有数据底气。

三、九步棋,企业落地路线图

① 工艺差距评估

列出现行产水流程与“等价蒸馏”差距,重点关注内毒素、TOC、电导率 3 项“生死指标”。

② 验证方案设计

参照 ICH Q5A、PDA TR13,设置 3 个连续批次、最差条件挑战、菌群挑战试验,数据必须覆盖 12 个月。

③ 设备改造/新建决策

老旧多效蒸馏机若能耗>0.35 t 汽/t 水,建议直接置换为“RO+EDI+超滤”组合,2 年可回收投资。

④ 电导率三步法 SOP 升级

按通则 0681 重写:第一步在线判定、第二步离线确认、第三步仲裁检验,避免“一检双罚”。

⑤ 微生物监控体系“1123”工程

1 张风险评估图、1 个在线膜过滤取样器、2 级限度(警戒/纠偏)、3 种快速替代方法(ATP、流式、PCR)。

⑥ 元素杂质策略

把制药用水纳入 ICH Q3D 评估,先测 1 轮 24 种元素,建立基线,再对 Pb、As、Cd、Ni 等高风险元素设月度监测。

⑦ 数据与趋势

建 Access 或 LIMS 小型数据库,跑 Minitab 控制图,出现连续 7 点上升即触发 CAPA。

⑧ 人员培训

生产、QA、QC、工程四模块,各 2 学时,用“案例+考试”模式,85 分及格,杜绝“水知识”盲区。

⑨ 申报资料预演

按《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药学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》B 类变更准备 3 号资料,提前与省所沟通,争取 60 天滚动审评。

四、常见误区提醒

× 把“等价”当“免验证”——不提交完整报告,省所直接发补。

× 电导率合格就高枕无忧——内毒素、微生物超标一样判不合格。

× 不挥发物不检就删 SOP——风险评估报告必须留档,飞检必查。

× 用快速微生物替代法就删传统平皿——药典要求“并行验证”至少 6 个月。

五、结语

2025 版药典给行业递上的是“有条件的信任状”:

只要企业能用数据证明水“始终如一”,工艺路线任你挑;

若数据断档、监控缺位,哪怕你仍用蒸馏,也一样被“熔断”。

把验证做扎实、把数据跑在前、把风险压到零——新规不是枷锁,而是下一轮竞争的起跑枪声。


相关资讯

电话

13316843982

客服

留言

顶部